新华网重庆频道10月23日电(李元元 黄俊辉)酷爱游泳和功夫茶的20岁的女孩小熊,现在已是一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11年前,她被确诊为骨肉瘤,手术1年半后复发,准备截肢,后在重庆接受超声聚焦技术消融的治疗,迄今已存活超过10年。
记者见到论坛讲台上,当年病例照片上的小姑娘如今已是婷婷玉立的自信少女。或许没有超声消融技术,她就得拄着拐杖,亦或是已经不在人世。听说要来论坛,小熊心情激动,马上把QQ空间的签名改成了“我要去见我的救命恩人了”。
2009年10月22日下午,在重庆举办的首届超声无创治疗国际高峰论坛上,重庆医科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北京),向全球首次发布了中国原创超声消融技术十年临床应用成果——十年前接受超声聚焦消融治疗存活下来的19位癌症患者的案例。
此次论坛共有来自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位代表到会,其中大多数是在全球微创和无创治疗领域的知名科学家和专家。重庆是世界超声无创治疗领域的超声消融技术科研的先行者。
记者从关于此次临床应用成果发布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09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北京307医院对十年前经过超声消融治疗的部分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深入随访,并收集了患者的相关情况。
在国际高峰论坛上,重庆医科大学张炼教授展示了其搜集的来自8个省市的19位患者的资料,他们年龄跨度在16岁到80岁之间,病种涵盖肝癌、骨肉瘤、乳腺癌、软组织肿瘤、软组织肉瘤,其中最早一位接受超声消融治疗的病人目前已经存活了11年7个月。作为一项新技术,它具有从体外对体内肿瘤进行治疗、不开刀、不流血的特点,一直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高度关注。
4位患者来到了现场。他们走上主席台,笑呵呵地与曾经治疗过自己的医生握手、交谈、合影,现场不时响起各国专家学者鼓励亦或是感动的掌声。
海扶超声聚焦刀发明人王智彪教授说,WHO组织将存活时间超过5年的癌症患者定义为完全治愈,我们从治疗第一例病人到现在,海扶技术的运用才10年时间,在10年前选择海扶技术的患者,多为手术后复发和中晚期的患者,他们在超声消融技术的帮助下,逐步走出癌症的威胁。随着临床应用实践和海扶技术的不断完善,许多癌症早期的患者,也把生存的期望寄托在了超声消融技术上,这种无创治疗手段终将被大众所接受。

超声消融治疗后10年的肿瘤患者与海扶医生合影
(后排左起:张炼,王智彪,黎克全,杨武威,陈文直,伍烽,朱辉)
另悉,超声消融技术是超声无创治疗领域中的科研新成果,它有别于初级阶段的超声热疗技术,中国的原创超声消融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自1998年起,以王智彪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就开始进行超声消融技术的研究,并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从1997年12月起,重庆医科大学率先在全球将超声无创治疗技术在临床进行广泛的应用。迄今的治疗领域已涉及骨肿瘤、乳腺瘤、肝癌、软组织肉瘤等各类恶性实体肿瘤。全球至今已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和医疗机构引进了中国原创的超声消融技术和设备。
中国三名外籍院士之一、来自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上达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从2006年开始关注中国重庆的超声消融技术的应用情况,特别注意到其成功率在90%以上,范上达院士说:“10年后,海扶(超声消融技术)将变成治疗癌症的一项标准。”
欧洲声化学会主席、英国考文垂大学声化学中心主任、将重庆超声消融治疗技术带到西方的第一人詹姆斯•梅森教授也预言,HIFU将被运用到医学治疗的日常应用上,所有治疗癌症的医院都会使用HIFU。

新华的报道
本文来自: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9-10/23/content_12306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