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人和青松路1号
logo
重庆市外阴疾病微无创治疗研究中心
重庆市子宫良性疾病微无创治疗研究中心
重庆海扶医院公众号
重庆海扶医院公众号
手机线上门诊预约
手机线上门诊预约
logo
搜索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四十年磨一剑!这位大学教授,让中国技术领跑世界

医院动态

2000 年,凭借「JC 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项目拿下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0 年,凭借「三种妇科常见疾病超声治疗技术的研发及临床推广应用」项目拿下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1 年,牵头获批首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球形聚焦集声系统的研究》,直接经费 6000 万元;

2024 年,由重庆医科大学王智彪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申报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基于颅内毫米级声源点的定位引导及治疗调控系统」项目成功获批。该项目 获批直接经费 8028 万元,创下重庆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直接经费额度历史纪录

四十年磨一剑!这位大学教授,让中国技术领跑世界

这不仅是对传统治疗模式的革命性升级,更是我国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实现自主可控的关键一步。

每一次,他的名字被人提及,必然是漫漫科研路上终于结出了硕果。

从抗癌抗肿瘤,保卫生命,到凭借数智精准聚焦超声技术助力生育器官保护,为国家人口安全问题提供科技助力。

王智彪教授的科研步伐,每一步都精准踩中时代的节拍,聚焦于国家战略需求和关键领域技术突破。

四十年磨一剑!这位大学教授,让中国技术领跑世界

 

为国分忧

在过去的 50 多年时间里,全球总生育率持续下跌。人口安全,已成为国际政治新的关注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4 年 11 月 16 日发表的署名文章《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中指出:「人口安全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底线要求,大国兴衰往往受到人口状况的深刻影响,要将人口安全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范畴加以谋划。」

四十年磨一剑!这位大学教授,让中国技术领跑世界

 

在总体生育意愿持续走低的情况下,有一部分人却因为病症失去了生育的可能性,想生而不能生。

数据显示,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是继剖宫产术后居全球第二位的常见手术。

2005 年,我国每年约有 100 多万例患者需行子宫切除术,到 2016 年,这个数字已增长至 280 万,涨幅惊人。

被切除的不仅仅是一个器官,同时被剥夺的还有作为女性关于健康、生育的诸多权利。

如何保住这部分人的生育器官,成为重中之重。

当务之急,保住生育器官。

1988 年至今,37 年的时间里,王智彪带领团队在全球率先突破聚焦超声消融手术治疗肿瘤的关键核心技术,并研制出中国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海扶刀」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做到了「中国原创,引领世界」。

这项 「不开刀、不流血、保器官」 的医学治疗新技术,为子宫肌瘤、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疾病患者带来了生育的新机遇。可以做到在保住子宫、乳房等身体器官的情况下,精准消灭病灶。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原本需要 2-3 年的术后修复时间,只需要 3-6 个月,大大缩短备孕时间。

目前,王智彪教授的「中国创造」海扶刀设备已在全球 400 余家医疗机构应用,帮助数万女性保住器官,现已成功孕育了 3000 余名「海扶宝宝」。

全球多个国家的「海扶妈妈」用不同语言表达过同样一个态度——「海扶刀,守护的不仅仅是女性健康,还有自己想要成为母亲的梦想。」

四十年磨一剑!这位大学教授,让中国技术领跑世界

 

中国原创

海扶刀治疗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热效应和空化效应,通过将体外的超声波直接聚焦到体内的病灶组织上,无需开刀即可「杀死」病灶。消融后的病灶组织会被人体自然吸收,安全无害。

国际聚焦超声领域权威机构聚焦超声基金会(Focused Ultrasound Foundation)2024 年年报显示,聚焦超声消融手术目前全球投入应用或研究中的独立适应证达 171 种,应用前景广阔。

除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和前列腺增生外,还可以有效治疗恶性肿瘤。

早在《「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中,就已将聚焦超声领域作为国家和地方战略发展方向。 一方面明确了中国聚焦超声治疗系统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一方面也提出要在重点发展领域发展高效能超声等治疗装备。

「未来 10 年,我们在超声无创治疗创新上将实现再一次突破,核心技术将实现质的飞跃。」

王智彪表示,希望能对病变区域实施一次性损毁,而不用像现在这样要一个点一个点去杀死病灶。据悉,此举有望能让手术时间从两个小时缩至更短。

37 年如一日,坚持走原始创新之路,王智彪及其团队使人类医疗方式实现了由「有创」到「无创」的革命性变化,推动医学向更文明的方向发展。

从 0 到 1 的突破

外科手术概念,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变革。

开颅,截肢,大面积切除乳腺、子宫、肝肾胃等器官……一直以来,人类治疗肿瘤和癌症的方式都十分「简单粗暴」。

随着病变器官的切除,人体这一完整的生态系统也遭到了破坏。

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当「微创」代替「大创」,「无创」成了新时代医学的攻克难关。

早在上世纪 40 年代,美国学者就率先提出了用高强度聚焦超声从体外对体内疾病实施无创治疗的概念。但美、德、英、日等发达国家在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后,都由于超声在生物组织内聚焦规律的复杂性遗憾放弃。

当国外的学者聪明地选择了「止损」,王智彪教授却坚持一条路走到黑,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使中国超声无创治疗技术和事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全世界第一例聚焦超声无创保肢治疗骨肿瘤、保乳治疗乳腺癌、保肝治疗肝癌、保子宫治疗子宫肌瘤都诞生在中国,患者至今生存最长达 25 年以上;

截止 2024 年底,王智彪教授团队在全球首例聚焦超声无创治疗领域已拥有 660 余件国际、国内专利,主导和参与 14 项国际、国内及行业标准制定,参与撰写 8 项国家临床规范指南和共识,累计治疗良恶性肿瘤超 32 万例,稳居聚焦超声治疗领域全球领先地位。

四十年磨一剑!这位大学教授,让中国技术领跑世界

 

民族脊梁

前任国际超声治疗学会主席盖特哈尔女士表示:「全球在超声无创治疗领域所做的工作,加起来还没有中国海扶做的多。」

成功的背后,是汗水的耕耘。

在那个「996」黑话还没有被发明的年代,为了不断改进技术,从王智彪到团队的每一个人,早上 8 点进入实验室,晚上 10 点离开是常态。

有一次,他们翻看实验记录时,惊讶地发现负责做实验记录的人写了一个 25 点,但一天只有 24 小时。

「我们的工作从 24 点延续到 25 点,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大家看了不是沮丧,是骄傲,是自信。后来我们都幽默地称之为 25 点工作制。」

四十年磨一剑!这位大学教授,让中国技术领跑世界

 

然而,汗水浇灌的成果,却受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各种质疑:外国人都没研究出来,中国的东西真的能行吗?

2002 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海扶科技团队表示,「海扶刀在中国已经做了几千例临床手术,表示出非常好的临床前景」。对方却说:「在中国做一千例手术,不如在我这里做一例」。

用实力粉碎偏见,临床结果证明了中国技术的优越和卓越。

最终,牛津大学丘吉尔医院确认引进「海扶刀®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这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首次出口发达国家,实现了我国在大型医疗器械领域的历史性突破。

这次经历让王智彪记忆犹新。他感慨,原始创新很艰难,可正因为艰难才让这件事情有价值。

「只有原始创新,才能真正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领跑全世界

自西医传入中国以来,从诊断到治疗,从医疗技术到医疗器械,中国一直处于跟跑状态。在世界医疗器械庞大的产业链中,长期以来中国几乎连跨入门槛的机会都没有。

以牛津大学为突破口,海扶刀得到欧盟 CE 等认证,中国大型医疗器械获取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一张通行证。西门子公司也放弃了对该技术的自主研发,选择与海扶科技合作。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海扶刀已出口到英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韩国、沙特等 34 个国家和地区。

四十年磨一剑!这位大学教授,让中国技术领跑世界

 

「医疗无国界,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在王智彪教授看来,聚焦超声治疗技术是「中国原创」,也是「全人类共享」。

有外国记者提问:「如果美国在该领域对中国进行技术制裁,会不会影响到海扶刀的临床应用?」

王智彪教授不以为然:「论技术制裁,我们领先于美国,何谈被他们'卡脖子'一说?医学没有国界,所有人都享有健康的权利!」

这些年来,海扶科技不仅向国外出口设备、培训临床医生,更是制定标准引领国际。

牵头成立国际微无创医学会(ISMIVS),并举办首届国际微无创医学长江高峰论坛、首届国际超声治疗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全国率先探索该领域本科、研究生培养。

作为卫生部在全球建立的第一个超声治疗医师培训基地, 海扶科技系统性地开展了 137 期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培训班,讲授理论基础,举办病例大赛,成功培训国内外临床操作医生 3500 余名,其中国际医生 800 余人次,数十位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上百位工程师。依托重庆海扶产学研用支撑体系,通过在欧洲、东亚、非洲、拉美和俄罗斯等关键地区建立国际示范应用基地和临床培训基地,深化人才和文化交流,将聚焦超声治疗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融入医学教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打造超声无创治疗领域的「黄埔军校」。

四十年磨一剑!这位大学教授,让中国技术领跑世界

两次国家科技奖得主、国家杰青、大学教授……在众多头衔之中,王智彪教授最看重的仍然是自己妇产科医生的身份。

从 1983 年毕业留校,进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至今,他奋战在救死扶伤的一线工作上已经持续了小半个世纪的时间。

67 岁的王智彪,依然坚持坐诊、手术、查房………每回,一身白衣的他出现在病房里,就能像定海神针一般安抚住所有人的心。

他总说:「你把疾病交给我,我把健康还给你。」

四十年磨一剑!这位大学教授,让中国技术领跑世界

 

 

023-67886660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